故事会:制扇师
扇中乾坤
民国时期,外敌入侵,世事纷乱,战火四起,地处江南边陲的一座小城却仍是一派宁静祥和。
柳一诺是小城中首屈一指的制扇师。
此时,柳家制扇已有百年历史,传承到柳一诺这代,制扇的技艺早已炉火纯青。柳一诺制出的扇子,扇骨清奇,厚薄适中。虽然时代变迁,世人早已无需用折扇摇动扇风,但这制扇的生意却一直没有没落,反而有了愈加兴旺的苗头。
柳一诺制扇,规矩极大。一年四季,各做四种折扇,每种只做十把——春扇、夏扇、秋扇、冬扇,每把扇子价格不菲却供不应求,因为求扇者多是达官显贵,城中官员与富商都以拥有一把柳氏折扇为荣,论政事谈生意时取出折扇轻轻摇动,竟隐约有了诸葛孔明运筹帷幄的派头。
只是,求得一把柳氏折扇并非易事,不是用钱就能办到的。用柳一诺的话说,扇子如人,要有机缘才能相遇,要彼此投缘才能相依,一把折扇只能有一个主人。
四季之扇亦有显著不同。女人们的扇多为春扇,雅致生动又风情万千;生意人的扇多为夏扇,薄如蝉翼却红红火火;官员们的扇多为秋扇,古朴盈满而不露形色;老人们的扇多为冬扇,清冽简约且易合难开。
这天,正值秋冬之交,柳一诺家中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一言不发,不说买扇,反而取出一把折扇放在桌上,家人不解其意,只得请来柳一诺。不料柳一诺一见此扇,立刻小心翼翼打开,看了足足有半晌时间。
柳一诺观扇之际,家人有好奇者悄悄凑近观看,发现折扇上绘着一幅千里江山图,层峦叠嶂,山峻水秀,一派大气磅礴之势。
见柳一诺看扇出神,那客人也不说话,自顾自在一旁饮茶,直到柳一诺回过神来,那人才微微一笑,说:“我来此处,只送一扇,只为一诺!”
听了那人的话,柳一诺若有所思,半晌才抬头看向对方,微微点头。那人也轻轻点头,随即转身离去。
第二天,柳一诺开始制扇。他取出家中珍藏的上等好木,锯、劈、煮、晒,拉小骨,钻骨孔,抛光打磨,填芯贴梁……为制一把折扇,竟闭门不出两月有余。
扇骨成型后,柳一诺更加深居简出。扇面用上等宣纸铺就,以桑树皮纸为内衬,令柳家人惊奇不已的是,这次柳一诺竟然没有雇佣画匠作画,而是亲自动笔,画了一幅阳春白雪图。
折扇制成之后,柳一诺每日都要反复观摩,还令家人亲友逐一欣赏,众人无不啧啧称奇。只知柳家制扇技艺了得,却不知柳一诺还有一支丹青妙笔,他的画作梅红雪白,雪上飞鸿顾盼生姿,阳春白雪之中却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折扇一打开便令人心生岁暮天寒的悲壮之感。
如此一过数月,某夜大雪纷飞,那位为柳一诺送扇之人突然再次来到柳家,同样不发一言,似乎他已料定柳一诺必然知道他的来意。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