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2)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3-2)
(3)图组:(3-1)古思对狄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2)华裔物理学家戴自海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磁铁都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如果我们把一个磁铁棒从中间切开,我们会发现切出的两段还是各自有南极和北极,而不会只有一个磁极——磁单极。
1979年,古思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宇宙大爆炸中,在极高的温度下,有可能产生非常多的磁单极,并且会一直存留到现在。但是,尽管人们曾用实验去寻找,却一直没有找到。古思这样解释这种结果:磁单极产生后,宇宙发生了一次极迅速的指数式膨胀。
一般地说,由于引力的作用,宇宙膨胀的速度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慢。但是,古思认为在形成磁单极的时候,宇宙中可能有一种特殊的能量,能够使膨胀的速度不变,这样就会发生指数膨胀。所以宇宙的体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变得非常大了。
已经产生的磁单极个数不变,而宇宙空间的体积在指数膨胀中却迅速增大,于是磁单极变得很稀少,不会再与实验结果相冲突。 古思为这种发生在宇宙早期的指数膨胀起了个名字,叫作“暴胀”。
“暴胀”在英文中的原意是指把气球吹胀,后来泛指某些数字迅速变大。在经济学里,把它译为通货膨胀。在宇宙学界,现在一般译为暴胀(图4)。
(4)古思“暴胀”理论图示
这时古思回忆起一年前狄基的报告,他意识到,为了解决磁单极问题而提出的暴胀理论,其实也可以解决狄基的宇宙几何问题:如此剧烈的膨胀会把原来弯曲的空间拉直,就好像我们用力拉一块褶皱的橡皮膜,可以把它拉平一样。因此,如果在宇宙的极早期发生过一次暴胀,那么我们可观测的这部分宇宙几何就非常接近平直空间了。
暴胀把原来很小的空间拉伸成很大空间,原来小空间上十分明显的测不准效应造成的涨落也被保留下来,成为大尺度上的不均匀性,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系的种子。
尽管暴胀理论可以解释一些理论上的重大疑难,但它究竟是否正确,还需要用观测加以检验。按照暴胀理论,我们可观测的这部分宇宙的几何非常接近平直,所以物质的密度应该等于临界密度,那么,这个预言是否符合观测呢?
暗物质与暴胀
我们用望远镜能直接看到星系中恒星发出的光,根据这些星光我们可以推断宇宙中恒星贡献的物质密度。这个密度只有临界密度的百分之一左右。当然,我们知道恒星之间以及星系之间都分布着一些气体。但即使把这些星际物质,或是气体与尘埃贡献的密度加添进来,把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总密度也不超过临界密度的百分之五。
相关阅读
-
宇宙的模样——宇宙大爆炸
探索·发现 狄基没有能够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获得诺贝尔奖,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他却并没有停留(图1)。 (1)提出了有关宇宙形状问题的狄基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
-
地球的力量——大气
科学世界 人类居住的星球之所以与其它星体不一样,是因为地球有一层独特的大气圈的保护。大气给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使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大气层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行星——
-
缔造皇城——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
探索·发现 2005年夏天,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陵,打算把在这里发现的金代龙凤石椁运回“新首博”。但他们遇到了麻烦,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搬走。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首都
-
劈波斩浪走蛟龙
科技之光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