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解救乡村的落寞,治愈我们的乡愁!(2)

2022-09-17 15:55:1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松树岗的茶,老屋在一個小山谷的缓坡上,背有山峰倚靠,前是缓缓下降的梯田,两边山坡如张开的双臂,老屋被妥妥地安放在中心。没有比老屋更合适的位置了,我试

松树岗的茶

老屋在一個小山谷的缓坡上,背有山峰倚靠,前是缓缓下降的梯田,两边山坡如张开的双臂,老屋被妥妥地安放在中心。没有比老屋更合适的位置了,我试着把它往前、后、左、右各移了移,都觉得不合适,不由得赞叹少琴祖上眼光的独到。这个山坡就如一个斜靠在躺椅上的人,老屋是这个人的心脏。对了,妥妥地斜靠,是一个最适宜的角度。城市需要规整,往往不惜代价把斜坡铲为平地,但山村却具顺应变化的自然之美,乡亲们是随遇而安再顺势而为的典范,他们有敬畏,会尊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故能得蛙鸣蝉噪,得草木清风,得山水神韵。

老屋是个小小的四合院,为闽东浙南典型民居,正面五扇房屋,中间大厅,左右各有两扇正房,两溜厢房与正房垂直坐向,与正厅围成一个正方形院子,院子外头砌挡风围墙,是为照壁。围墙石砌,屋子木构,覆以土瓦,经二百多年风雨的浸染,均一律的黑褐色,如时光之手抚摸出的包浆。

久居城市,突然邂逅如此养眼的老屋,恒鼎兄和我都有些兴奋。不说千城一面,即便农村的民居,现如今也是千篇一律的僵硬、呆板、粗陋,甚或跋扈,与质朴的乡村格格不入。今人审美的粗鄙化表现在对居室的营造上,过去的人们即便物质生活不富有,也要在碗柜的门上题一首诗,在床头的壁上画一幅画,而这些现在很难在农村的建筑和用具上见到了。

我们靠近老屋,去欣赏大厅梁柱上的木雕,寻找嵌在窗格子里的“福、禄、寿、喜”,以及后院里的水井,流连四合院中,感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气息。可是突然之间,就有一股忧伤袭上心头,先前的惊喜和陶醉退去,冷静下来才发现,这么好的老屋竟已被主人抛弃多时,正在走向破败。

安静的老屋已然失去昔日人们在此生活的气息,我们只是陌生的闯入者,局外的参观者。但少琴熟悉这里的一切,她手指着房子说,她的爸爸在这一间出生,她的哥哥在那一间出生,她在那一间陪伴过爷爷最后的日子,这个院子,盛过她童年的悲欢,载过她青春的憧憬。

院子的地面爬满了荒草,它们年纪轻,倒不认识少琴,所以对我们爱理不理的。也难怪,岁月的轮回,在它们身上不知经历了几度枯荣。

我们准备离开,围墙边立着几株老茶树,少琴说是当年爷爷手把手扶着她种下的,今天见了故人,一个劲儿地招手。少琴走过去捋了捋它们的枝叶,伸手摘下了几片嫩叶,一片放在了自己嘴里,也递给了我们每人一片。

我也放到了嘴里,几分苦涩,也有几分清香。

继续逛庙边村。得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地转,被茶山环绕的村落,散落在多个山间平岙里。我们顺着蜿蜒石路漫步,阳光灿烂,树影婆娑,老墙斑驳,新藤缠绕,这样的景象太过熟悉,感觉每一个村落都是我的故乡,我仿佛一脚踏进了童年。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