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蛟龙出港(4)
风水龙港
走进一户住在公寓已有十多年的人家,约四五十平方米中,简单的摆设,齐整的家什。女主人七十多岁,笑盈盈地说,我们住在这里,安心、顺心,生活方便,同隔壁邻居熟悉亲密,精神上快乐,社区也关心老人,有什么事就到旁边的社区求助。同去的高书记说,社区的“中华孝心示范工程”从2015年开始,建成了孝心课堂、道德课堂,尊老爱亲,成为风气。特别是有志愿者来为老人服务,几年前从北京来的志愿者路先生,坚持三年,带来了新的思路,做了好多工作,让我们深受感动,也带动了我们青年和学生,如今志愿者行动成了自觉。在社区活动办公室,见到五年前办的社区《孝心报》,上面有“孝心活动”的报道,有关于“孝心人士”受奖励的介绍。斑驳的墨渍,发黄的文字,留下了一个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印记。
龙港,傍江临海,城市名头其来有自,蛟龙出港,水乡龙渊之谓。
水,生命之源,也是城市之魂,生机之源。在龙港,水系发达,湿地开阔,海与江的汇合之地,滋润出生命的奇瑰。
甫到龙港,掌灯时分,来到龙港夜景——著名的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鰲江外滩。
一江两岸,龙港、鳌江毗邻,原来同属平阳县辖,如今南北分治,瓯南大桥一线牵两市。两岸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江水绚丽,各展其美。盛夏稍嫌燥热的气候,也挡不住市民的热情。夜市大排档,露天卖场的儿童玩具车,熙熙攘攘,热闹红火,迎着江风,逶迤在深夜中。行走在江边景观道,一干人马,在江边临时组成唱台,有越调清婉,或是瓯调激越,舞姿悠然,招式如仪……滨海江城,百姓娱乐,多姿多彩。
大江奔流,日月不居。发源于南雁荡的鳌江,经流近百公里后在平阳与龙港的汇合处进入东海。它是浙江的著名水系,也是独流人海的最小水系,为全国少有的三大涌潮江。自西晋时期,平阳建县时称始阳江,又名青龙江,因海水涨潮时,鳌江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也有镇海压邪建有的鳌山堂,故演变为现在的鳌江之名。
作为母亲河的鳌江,经流到苍南龙港,水系发达,有运河、内陆河,形成河网纵横的水乡湿地。白沙河是有名的河渠,已有千年历史。这条不大的内河,当年多盐商往来,有沙石生意人行走,繁盛之时,两岸建有多个码头。千年以降,龙港一带的鳌江港口,至今仍葆有活力。白沙河有十里白沙路,与其勾连,百十米就有一座石拱桥。曾经的“河泥船”,如今已被电动机船所代替,清水绿岸的现代风情中,仍可见旧时的繁华留存。
这条穿行于龙港、长约七千多米的河水,见证商贸兴废,孕育人文故事。“十里白沙路,明清半爿街”。密匝的榕树,沧桑的垂柳,亭亭的清荷,掩映着旧时楼台,牌匾场馆。当年的“盐民暴动纪念馆”“先贤祠堂”、河畔凉篷古道、滨海滩涂鱼虾……不时在人们的记忆中复原。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