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蛟龙出港(3)

2022-09-10 22:47: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风水龙港,与这方水塘近邻,一大块长满万寿菊、格桑花的草坪,簇拥着独立的风车,一列载着孩子们慢悠悠的儿童小火车,几匹悠闲的小驯马,掩映在浓密高大的樟

风水龙港

与这方水塘近邻,一大块长满万寿菊、格桑花的草坪,簇拥着独立的风车,一列载着孩子们慢悠悠的儿童小火车,几匹悠闲的小驯马,掩映在浓密高大的樟树、桂树问。黄昏渐近,炊烟升起,院子里的早桂花和着油香。

这是近郊居民生活的一个侧影。平静安逸的日常,融入了大自然,有了更多的休闲。城市化之后,打造人宜居环境,乡村变为社区,诗意地居住成为人们的认同,也是众人的期待,龙港提出了近期内的美丽城市规划,“绿野朝阳”“美丽海港”和白沙刘店田的“最美田块”等成为这一目标的先行者。

闻名来到华中社区,高大的文化墙迎面,图文介绍了温州市美丽乡村的示范村情况。宽敞整洁的人行道,绵延在绿色环抱中的小区,身着工服的两位年轻清洁工,头顶笠帽,肩挎着柳条筐在干活儿。我们笑意相对,一位陶姓工人说,在这里做了一年多,每天五六个小时。平时多是“扫点儿落叶,捡拾纸屑”。说着,一阵风吹下了行道树叶,他们举起手中笤帚,紧跟着那飞舞翻卷的叶子。龙港一些条件好的社区,早已实行垃圾分类,也有的是智能化的垃圾收纳柜,地面整洁,无多杂物,因此,社区清洁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

中对社区是个环境优美的社区,河水绕街,繁花绿草,榕叶累累,樟树挺拔,形成公园景致,临水而建的楼房,呈欧式风格,乳黄墙面,显出清雅秀丽。园区的泥清路面,平整光亮,偶见几片落叶,在新画的行车线与路面的黑色上,妆成一景。好的环境,自然促进了人们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成自然。好的风习,好的风尚,有了无形的影响,传承下去。龙港的社会化服务,惠及民生,坚持多年,渐成风气。早年就开始关注养老工程,像中对社区,一个马蹄铁形的六层楼,是敬老养老的较新的建筑,每问独立住房,设备齐全,设施干净。河底高社区是城市的中心区,多年来,孝德为先,老有所养,成为有名的“中华孝心”示范村。一幢30年前就建成的老人公寓,而今,仍然承载了这份深沉的情感之重。那天小雨淅沥中,来到河底高社区,一问,这名称由来,是多数人家姓高,而且族群的力量凝结了传统文化的优势,让孝道恩德在平民人家中代代相传。这是一幢老旧的五层楼,楼道拐角处贴了多幅孝悌内容的宣传画,几张有点儿稚拙的漫画,画中母亲洗脚,儿子扇扇,人伦情感让你注目,配文写道:报祖国恩、父母恩。每一个经过的人,会引起情感的触动。社区书记高福喜说,这些是我们宣扬孝义德行的一部分。在社区办公室简朴的摆设中,贴了数张关于孝义,关于家庭和睦,关于养老爱老的宣传文字图片。这幢三十多年的简易楼就是老年公寓,住了十多户老人。社区组织志愿者,定期做义诊,理发,搞卫生。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