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蛟龙出港(2)

2022-09-10 22:47: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风水龙港,产业兴城,模式创新;科技的动能,文化的引领,一个个有着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浸润着文化内涵的新业态、新品种,为龙港的发展助力,提升新型城市

风水龙港

产业兴城,模式创新;科技的动能,文化的引领,一个个有着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浸润着文化内涵的新业态、新品种,为龙港的发展助力,提升新型城市的人气。从小生意到大产业,从手工作坊到新技术革命,仅以印刷业为例,龙港近来着重打造的印艺小镇,汇聚了国内知名的印刷企业。一个初具规模的印刷博物馆,有着众多的印刷物品馆藏,实物文图,是龙港代表性产业发展变化的历史再现,也是中國印刷业的历史见证。占地近两千亩的印艺小镇,16个名企入驻,其中有八戒印务总部等印务企业大佬。这里定期举办的展览会、博览会、学术交流,着眼高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印刷与创意海峡两岸论坛。印艺小镇是利用空间的最大化,提升一个地方行业的影响力。

龙港市区中心大道,一个古色古香的建筑,仿旧式的黑白色彩,引人瞩目。这里,闹中取静,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城市文化客厅。文化者,如风如缕,潜移默化,书香飘溢,惠及书人。阅读区、展示区、沙龙中心、艺术长廊、咖啡屋、茶室、书吧,一应俱全。一缕书香中,可见鲁迅、马克思、爱因斯坦、胡适等大师们的雕像,可在各类历史文化的典籍中,与先贤神会。长长的条桌,圆圆的小马凳,营造读书环境,在一方安静之地,“兼具城市书屋、独立书店、人文会客厅等功能,定位于:一个为心灵构筑的家园,一个关于阅读咖啡、音乐和梦想的空间,一个典雅的艺术殿堂。”那天,一群小学生在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图书角,随意地翻读,安静阅读,一个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定格于来访者心中。疫情之后,每月的“壹日读书会”重启,每月第一日读书,每期一主题,有专家学者,有学生少年,主讲与问答,教学相长,神圣地阅读,也在快乐中阅读。因为有一大批热心人,有本土作家、诗人李玉信、李统繁等人,精心组织,坚持下来。一个城市的文化精进,必有一批担当的播火者。客厅,不只是门面,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也筑就了一个新兴城市的人文之魂。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走龙港郊区,自然风光、社会风情,不禁令人想到这一千六百多年前陶诗的意蕴。

仲夏,阳光炽烈,华中社区的“小江南”庭院,大片荷叶如擎雨盖,密匝丰茂。莲花灿烂,流水清澈。前面的一条小河渠,乌篷船往来,水清草绿,江南风情院,一个生态纯美、清静如许的城市后花园。

大半个运动场的荷塘中,壮硕的叶片连成一片偌大绿毯,遮住水面,亭台楼阁,铁链小桥,走上去不乏惊险。几位文友也许好久没有走铁索的经历,孩童般的跃跃欲试。一摇一晃,放浪嬉戏,露出了儿时的狂野。更有蒋作家用大荷叶挡阳光,颦笑问几分古典韵味,手机相机争抢对拍。荷田衬托远近楼门、田舍,“镇改市”后,社区宜居环境按城市标准建设,而这一方荷塘,绿水红花草坪,或许是为了留下乡间记忆,记住乡愁。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