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一只乌盆(3)
乌盆
包拯道:“乌盆一案说来曲折,实则就是图财害命。话说齐州有个陶瓷商,姓刘名世昌。那日刘世昌备了些银两到汴京来采买,看天色向晚,便就近借宿在了一个叫赵大的制陶匠家里。赵大夫妇见钱眼开,半夜以绳子绞杀刘世昌,夺了性命和钱财,再把他的尸首切碎了,天亮时分,拌进泥土烧成了一只乌盆。”
仁宗皱着眉头道:“如此狠毒,赵大该杀!只是不知刘世昌连片指甲都不见了,包卿如何解其迷踪?”
包拯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案告破非因微臣有何妙算,全赖了一个叫欧阳春的江湖义士。那欧阳小侠年岁虽小,却是个重情尚义的好少年。其先父欧阳平录,京兆府长安城外人氏,曾受恩于刘世昌,于危难之际得刘世昌三两救命银子。欧阳平录作古后,欧阳春专程赴齐州谢恩,不料刘世昌却来了汴京。欧阳小侠一路追到汴京,四处打听,始终不见刘世昌。他便又折回齐州,谁知刘妻却道,‘夫君出门多日,不知何故尚未归家。好个欧阳小侠,一口气又跑到了汴京,一个一个陶肆问询,却依然毫无刘世昌踪影。”
听到这儿,仁宗叹道:“哎,那时节,刘世昌早被烧成乌盆了。着实难为了这个欧阳春,如此耗神劳顿。可是包卿,方才你称欧阳春为‘小侠,朕却是不解,咱们大宋也有侠客吗?朕听说江湖上那些耍枪弄棒的,在大唐都被剿杀光了,那救过唐王的少林寺里,如今连个挑水的小和尚都找不到了。”
包拯一愣,想了想道:“少林寺没人挑水的事微臣也听说了,臣思虑,如此未必是坏事。如今吾皇英明,天下太平,少年人各有如意去处,自然便无人去少林出家了。然那侠客还是有的,上苍度人,各各不同。同样一张嘴,张三用来诅咒放蛊,李四却学得鸟语传天音。同样一双手,王五能穿针引线做女红,蔡六却喜欢把骨头弄得嘎巴嘎巴响。好动的人,你用铁链都锁不住他。你用铁链锁了,他也要把自个儿的骨头弄得嘎巴嘎巴响。”
仁宗听了,呵呵一笑,道:“似那树梢枝头的野蝉,天生喜欢叫闹。”
包拯再道:“所谓侠客,好动者也。古之荆轲、高渐离,今之小侠欧阳春,都是一些好动的人。这个欧阳春,你看他七折腾八折腾,为了三两银子之恩跑上千把里也不嫌累。换上那些个儒生,别说是缺那份恒心,便是身子骨儿也吃不消。”
仁宗道:“自古侠客多好动,包卿这个说法有趣。那他们哪天会不会像野蝉一样跑过来烦朕呀?”
包拯闻之色变,忙道:“圣上勿念,虽说侠客好动,然我大宋之侠异于荆轲、高渐离。古代之侠多为流民游侠,生于忧患之时,养于王公门下,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看起来重信守义,实则是人家养的狗,王公叫咬谁便咬谁,咬自个儿都乐意。然我大宋之侠非如此也,大宋之侠,打铁的打铁,制陶的制陶,种菜的种菜,放牧的放牧,个个安居乐业,人人顺心知足,谁个还有非分之念,逆反之心?至于他们平日操练拳脚,无非图个以武会友的乐趣罢了。因之微臣归结古代之侠为‘捣蛋侠,大宋之侠为‘和气侠。大宋之‘和气侠,生于盛世,受恩朝廷,断然已无古代‘捣蛋侠那样的违逆乱举。”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