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闻故事:民国出兵海参崴
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
抵达海参崴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戰争。
1918年,英、法、美、日为首的协约国,决定组织14国干涉军,出兵俄国。北洋政府也应邀派出海陆军前往海参崴,参加协约国对俄国的军事干涉行动。
中国在宣布参战后,成立了专门负责参战事务的参战处,由国务总理段祺瑞亲自兼任参战处督办。段祺瑞以参战的名义扩充实力,新编了一支由4个师组成的边防军,全部装备都是从日本购配的。此次出兵海参崴,中国派出了一个团的陆军部队,是从边防军中纪律最好的魏宗瀚师挑选的,团长为宋焕章。
派往海参崴的海军战舰,则是当时北洋政府两艘最大、最好的军舰之一——“海容号”巡洋舰。
“海容”舰为二等巡洋舰,是清政府在甲午战后为重振海军于1896年从德国伏耳铿厂订造的。同时订造的还有“海筹”“海琛”两舰。三舰为同舰型,舰长95.7米,宽12.4米,吃水5.8米,排水量2950吨,马力7500匹,时速19.5海里。舰上装备克虏伯式150毫米炮3门,克式105毫米炮8门,克式60毫米炮2门,哈乞开斯式37毫米炮4门,马克沁式8毫米机枪5挺,鱼雷发射管1个,载煤量580吨,载淡水量270吨,官兵263人。每艘军舰的造价为16.3万英镑。
1898年5月14日,“海容”舰由德国方面派员护送,先期回国。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于7月27日驶抵天津大沽,成为甲午战后订购来华的第一艘主力战舰。另外两艘军舰“海筹号”和“海琛号”则分别于8月底和9月底驶抵大沽。
尽管“海容”舰有着多次航行海外的经验,但出国参加多国联合军事行动却是首次,经验不足,加之时间紧迫,准备工作显得非常忙乱。“海容”舰向海军总司令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将执行此次任务的各项所需,包括舰上人员、过冬设备、供应补给、粮饷服装等等,一一列出,请予补充。海军总司令部原则上予以批准,为“海容”舰补充了20多名官兵,并准备了各种急需的物资。随后,“海容”舰在上海入坞勘底,检修机器,做好出发准备。
1918年4月9日,“海容”舰由舰长林建章指挥,从上海起航,前往海参崴。林建章,字增荣,1874年生于福建长乐,1896年毕业于江宁(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先后任鱼雷艇艇长和巡洋舰舰长,1917年由“海琛号”巡洋舰舰长,升任“海容”舰舰长。
“海容”舰出发后,一路北上,行至朝鲜济州岛巨文港时,停泊一夜,稍事休息。接着,便穿过对马海峡,经过4天航行,最终在17日抵达海参崴。
“海容”舰抵达海参崴后,在港口中心码头抛锚。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和中华总商会派员登舰,对祖国军舰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当时,海参崴港内没有俄舰,停泊的都是英国、美国、日本的军舰,整个港口被联军占领。“海容”舰抵达后,舰长林建章立即前往拜会各协约国海军司令,进行联络。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