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
冒名顶替
唐末僖宗年间,宋州有位书生叫赵颍泉,出生在医师世家。可他不愿行医,一心想要考科举、走仕途。无奈年过四十依然屡试不第,这年他还是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下决定打点行李回家去。
这天,他刚出店房,迎面遇到年轻的蔡州书生孙道同,因二人住在隔壁,比较熟稔,孙道同见状便提出为他饯行。等几杯酒下肚,赵颍泉酒入愁肠愁更愁,不禁大吐苦水,说到动情处竟伤心落泪。
孙道同静静地听完,安慰道:“兄台不要神伤,人各有苦衷。我亲戚是刺史王畹的管家,我来长安,本想找他帮忙谋个差事,谁知道最近王刺史因剿灭黄巢不利,忽遭弹劾,要流放岭南,我也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两人相对无言,都叹了口气。忽然,孙道同话锋一转:“兄台,可能有一条险路你可试着一走……”接着,他说出了今天去拜访亲戚得知的消息。那王畹体弱多病,恐怕没到岭南就已经殒命了,所以他愿出五千两纹银想找个人替自己走一趟。赵颍泉与王刺史年纪相仿,正是不二人选。
赵颍泉连说不可,孙道同说:“放心,王畹把上下都打点好了,他本人也从此藏在家中绝不露面,并且还会继续打点官司,说不定一两年就会得到赦免。兄台年龄与之相仿,又有心入仕,这可是个机会,事成之后若想继续为官,也不愁没有本钱呀。”
赵颍泉想了想,咬咬牙答应了。孙道同便带他去见王畹和管家,谈定了此事,赵颍泉给家中写了封信说自己外出游学,差人将信和王家预付的二千两银子一起送回家中,然后他跟着孙道同赶往王畹老家蔡州,这里离长安较远,不易被察觉,等王畹被押至此,二人再交换。
一切都很顺利,赵颍泉顶着王畹的名字到了岭南。因为地处瘴疠之地,赵颍泉吃了不少苦,但好在两年之后,朝廷终于下了赦旨,随后又任命王畹为岩州刺史,还把任命的诏书和刺史的官凭送到了假冒王畹的赵颍泉手中。
看到官凭文书,赵颍泉再也不淡定了,他想到替人流放受了这么多的苦,终于盼来出头日,难道就这么打道回府?他越想越难受,最后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决定铤而走险、顶替到底,便拿了官凭文书自己到岩州赴任。
上任没一个月,王畹就差孙道同找上门来。孙道同一见面就斥责赵颍泉背信弃义,让他赶紧让出刺史之位,否则告他冒名顶替之罪。
赵颍泉起初有点儿心虚,听到孙道同的威胁后,恶向胆边生,他恶狠狠地说:“现如今,岩州人都知道我是岩州刺史王畹,你叫我怎么让出刺史之位?你要想去告状就去告啊!不過,你得想想看,当初让我去冒名顶替的是谁?朝廷怪罪下来,难道只会杀我一人吗?”
孙道同有些惊讶,他不知道赵颍泉流放期间经历了什么,竟变得判若两人。正当他愣神的工夫,就听赵颍泉继续说道:“孙贤弟,我念在你曾帮我的分儿上,今天放你走,要是你还不依不饶的话……”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