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年画秘籍》
年画秘籍失窃案
清康熙初年,江山稳固,人心安定,经济开始复苏。夹江的造纸和年画也度过了明末乱世的劫难,逐步恢复了生机。
嘉定知府对这两个文化产业非常关注,决定趁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带上衙门差役王老九,深入几十里外的夹江微服私访一番。没想刚走进县城东门,就听见街头巷尾在议论一起离奇的失窃案,而且这案子恰和夹江年画有关。知府便撇开其他的私访安排,对这个案子用起心来。
原来,五天前,县衙接到城郊百年年画店店主李连华报案,说是他们家祖传的《年画秘籍》被盗了,同时失窃的还有六十块印制年画的雕版。这李连华常年经营年画,而且在夹江技压群雄。传说很神的就是那本祖上留下来的《年画秘籍》和那些根据秘籍画本制作的雕版。据李老板自己讲,秘籍里除了年画画稿之外,还有制作植物染料、勾线上色、选纸用料等重要内容。因为这是他战胜同行的法宝,所以李家把《年画秘籍》藏得很深,秘不示人。现在这些宝贝家当离奇失踪,无疑是端了他们家的饭碗。
李老板痛哭流涕地报了案,并说出了自己的怀疑对象:邻村的刘书林。
李老板说,这刘书林是做纸经销的乡间文人,最近突然对年画制作产生了兴趣,并开始进入这一行。这两三个月,刘书林老是跑到李连华家的年画作坊里来,东瞧瞧西问问,让人生烦。因刘书林是李家的远房亲戚,李老板不好往外赶他,可这两天,刘书林突然就不见了人影,接着自己的秘籍和雕版也不见了。
夹江知县立即派出捕快将那刘书林抓来过堂。嫌犯带到,夹江知县一看那刘书林,一副文质彬彬的乡绅模样,不像是个鸡鸣狗盗之徒,但按李老板提供的案情,刘书林又脱不了嫌疑。县太爷不再多想,把惊堂木一拍就审起案子来,没想那刘书林百般抵赖打死也不承认,县太爷只得将他先行收监再说。第二天重又升堂审理,刘书林就被定了罪……
嘉定知府了解了案情后,总觉得县令判案过于草率。虽从表面上看刘书林嫌疑最大,但缺乏实证。没有实证的案子,就容易办成糊涂案。判案经验丰富的他,决定装扮成客商模样,先去两家年画作坊看看,寻找蛛丝马迹。
知府大人和差役扮作主仆先到刘家院子,只见刘家院子整洁,书香满屋,是个乡绅人家。此时,一家人都很哀戚,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作坊里面一片死寂,显然经过这个沉重打击,作坊是运作不起来了。知府拿了几张年画样品观赏,感觉这作坊起步虽晚,但制作的年画质量很高。他沉吟了一下,把样品揣在身上出了门,又赶了半个时辰的路,来到李连华家的年画作坊。在这里,知府大人见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作坊里,一张张雕版排列有序,调色的,水印的,晾晒的,打包的,工人们各司其职一片忙碌,并没有因失窃案受到半点儿影响。再看印制的成品,与刘书林的样品比较,构图、上色、线条、用纸,似乎刘家的更胜一筹。知府大人心中似乎有所触动。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