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宫廷历史:冠绝大明(23)

2022-09-29 21:22:3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史海钩沉圣贤之路,十月,他升为文选司员外郎。次年,即猴年,他又升了半格,成了考功司郎中。这些都是外在的,他真正的收获是收了一批入门弟子。他似乎更适合做学院

史海钩沉圣贤之路

十月,他升为文选司员外郎。次年,即猴年,他又升了半格,成了考功司郎中。这些都是外在的,他真正的收获是收了一批入门弟子。他似乎更适合做学院里的先生,队伍拉起来了,他的心也通达多了。

经过艰难痛苦的摸索,尤其是过了“朱陆之辩”这一关,他知道该怎样绕开宋儒的影响,尤其是朱子的缠绕,走自己的路了。他认定伊川(小程)与朱子的路线不是正宗,周濂溪、程明道(大程)才是正宗。他与三百多年前的陆九渊遥相呼应,让心学这门绝学发扬光大,有了遥远的回响。

他终于心明眼亮了。

他始终没有忘记老祖宗的教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终于时来运转,仕途上也有了拾级而上的势头。

猴年底,他转升南京太仆寺少卿。

王阳明与徐爱同行,他们舍车马而乘舟船。水路平缓,又隔绝了俗人俗事,他们可以从容地坐而论道了。

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哪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

事父不孝,妄论孝道;事君不忠,妄论忠良;交友不信,信口诚信;治民不仁,胡扯仁爱……其实都在于心。心即理也。心若无私,即是天然本心。对父母尽孝,对君主尽忠,对朋友讲信,对百姓讲仁。

去人欲,存天理,也就是这个意思。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良知是天理,天理在心中。

王阳明在滁州呆了不到七个月,于正德九年升南京鸿胪寺卿。

他过了长江后,就到了南京,当四品正卿去了。

在南京的两年半,依然是他韬光养晦的时期。

这年八月,他曾写了一篇《谏迎佛疏》,并没有上交。之后,掷于纸篓,去静坐养心了。

等到十月,他又上了一道《乞养病疏》,似乎有点儿言不由衷。

这两年,除了修身,便是养心。

正德五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是年,南中盗贼蜂起,无法无天,称霸一方。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据浰头,各自称王,与占领大庾岭的陈曰能、盘踞乐昌的高快马、称霸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都攻城略地。与此同时,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又闻风而动。

这年,王阳明已是四十五岁了。

时势造英雄,因为兵部尚书王琼的极力推荐,王阳明这只藏之深山的猛虎终于出山了,这条隐之大泽的蛟龙终于飞天了!

王阳明忽然接到吏部让他当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任命书,他便给皇帝上了一道《辞新任乞以旧职致仕疏》。致仕就是退休,他不愧为语言大师,疏文写得极好,短短的篇幅一波三折,横说竖说,无非是找借口婉言谢绝。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