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乡野传闻:神奇的管爷(3)

2022-09-09 21:45:3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管爷,筱原怪叫着: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坏了的。说着又挥刀砍了下来。管爷一闭眼,迎着刀锋就等着死了。 慢!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筱原的刀在半空停

管爷

筱原怪叫着:“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坏了的。”说着又挥刀砍了下来。管爷一闭眼,迎着刀锋就等着死了。

“慢!”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筱原的刀在半空停住了,他一看,从里间屋走出一个颤巍巍的老头,谁?是管爷的爹江大奎。

江大奎出来,什么也没说,先“扑通”一声给日本人跪下了,然后才说:“皇军,我儿子他不懂事。求你们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了他这次吧。”

筱原瞪着眼珠,问:“你——什么的干活?”

那翻译已然明白了,就对筱原说:“这是管爷老子,江大奎,听说比他儿子还厉害!”翻译还真没说错,管爷这一手绝活都是跟管爷爹江大奎学来的。

江大奎当年在“老佛爷”面前挺得宠,于是揽了个肥差,就是当了皇城里施工的工头。工部局有了事儿,他就招呼一帮人干上了。他是头,自然不用下力气,净等着吃香的喝辣的,待工程齐活,他还能大把大把地分银子。但江大奎是个有心人,每次施工时,底下的人在哪儿刨开了,他就暗暗地记下了地下面的玩意儿,日久天长竟成了没人能掌握的宝。

但是江大奎是个八旗子弟,浪荡公子哥儿,钱他没少挣,可是他爱抽鸦片,还特别爱往窑子里跑。这德行,你就是铁打的身子骨也不行啊,所以他早早地就垮了,成天地在家猫着,隔三岔五地还得点上个烟泡才成。为这个,江大奎的几个儿子、闺女都早早地离开了他。只有管爷是个孝子,将老爹养在家里,供他吃供他喝。

听了翻译的话,筱原的眼里立时放了光,问江大奎:“你的,知道地下的干活?”

江大奎点点头,说:“我打光绪年间就干这个。”江大奎指了指管爷,“他这点儿东西还不是我传给他的。”

“哟西,”筱原笑了,跷起大拇指,说:“你的良民大大的,皇军亏待不了你。”

江大奎一劲儿地点头:“明白明白,我一定让皇军满意。我这就告诉你们,这就告诉你们。”

管爷在一边大声说:“爹,你不能这样!”

“混蛋!”江大奎一跺脚,数落道,“我还不是为了你。日本人那刀是吃素的?人能有几条命?你留着那秘密又有什么用?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懂吗?”

管爷圆瞪两眼冲他爹吼道:“爹,咱可是中国人哪!”

江大奎听也不听,不停地说道:“中国人就讲孝顺,得听听老人言!”随后冲筱原一哈腰,就说开了,“要说这北平城……”

筱原笑了,示意手下的人记下来。这时,天已经黑了,昏暗的煤油灯下,什么也看不清,自然记起来也费劲儿。筱原一歪头,说:“把他们统统带回去!”

就这时,只见管爷像只飞旋而下的苍鹰似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唰”地从筱原的腰间抽出了军刀。筱原没有反应过来,一下子呆住了。管爷却没有停下来,只见他挥舞着闪闪发亮的军刀,“呼”地就劈了下来。“啊!”人们都惊呆了。可是,管爷的刀却没有劈向日本队长,而是正正地朝着江大奎的胸膛刺了进去,管爷边刺边说:“爹,别怪孩儿不孝了。”这一刀是那么快,那么狠,江大奎还没有来得及喊出来,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