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闻故事:中国航空奇迹发展史
中国第一条天空航线开通始末
民国时期,在定都南京之前,中国没有民航,同时期的欧美国家却正为航空大拓荒而疯狂。1928年,新任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开办民航,与国际大航空公司合作,运用20世纪20年代旺盛的洲际航空热潮开发中国天空。
北洋政府于1919年尝试开办商务航空。当时“一战”刚结束,大量剩余飞机急待抛售,段祺瑞与英国费克斯公司签订了180万英镑的航空借款,购买135架飞机,聘用英国教官与技师,建立了第一个民航单位“西北航空筹备处”,预计以北平为中心开辟的客邮航线东连天津,南达上海、汉口,向北更由张家口联结库伦(今乌兰巴托),飞行员需学习蒙语,设计规模宏大。
然而,段祺瑞的航空梦只是昙花一现。1920年4月京津航线首航,迅即停办。1922年7月京沪航线首航,由梅兰芳剪彩,却只飞了两次由北京至济南的航班,从未飞抵上海。
一般研究者常将此简单归咎于军阀掠夺,但这只是表面之见。北京上海相距千余公里,开办京沪航线的航空公司需以长期投资经营航线,沿线需部署场站与维修能量、勘查航路、建立气象预测与无线电导航网。中国徒有百余架二手飞机,天空却是没有航线图的处女地。
1928年,新任交通部部长王伯群锐意开办民航。王部长不再蹈北洋政府之覆轍,转而与国际大航空公司合作,运用20世纪20年代旺盛的洲际航空热潮开发中国天空。
1930年7月,王伯群与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的在华子公司美国飞运签约,合资建立中国航空公司。资本额1000万银元,由交通部认股55%,美方45%。国民政府提供三条黄金航线,依序为沿长江贯通华中的沪蓉线(上海—南京—九江—汉口—宜昌—万县—重庆—成都),联结华中、华北的平沪线(上海—南京—徐州—济南—天津—北平),以及由上海深入华南沿海富庶商埠的沪粤线(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中航获得三线专营航空邮运特权(不包括客货航运)。
合约既定,航空建设大业火速展开。从美方引进飞机、驾驶员、维修厂、机械师与无线电台,但最珍贵的是营运航线的经验。在1930年7月8日重订的合同中,美方特别强调无线电的重要性,要求中国拨出“相当长度的电波……专供公司与各站及各飞机间传递消息之用”。
中航虽有租用航线上所有能起降飞机场所的权利,但现成的机场太少,大多需从零做起。中航精明地选择能让水上飞机起降的长江沿线要埠作为创业起步。在芜湖,中航于江面上围起一圈浮筒,就能开门营业。1930年12月23日,中航的洛宁双座水上飞机由上海飞往汉口,于芜湖降落,装载邮件。百姓万人空巷,赶到江边见证历史。
长江航线在1930年铺到汉口,却进不了军阀割据的四川。川军将领对飞往四川的飞机满怀敌意,王陵基曾扬言若有飞机来重庆,“将于巫山高峰以炮击毁之”。为化解僵局,王伯群请何应钦胞弟何辑五赴川斡旋。何辑五询问旧吏,得知四川官场特别喜欢阳澄湖大闸蟹,于是,何辑五带上两大麻袋鲜活肥蟹,搭机直飞重庆进献刘湘。刘湘大喜,开螃蟹宴大会军阀,一语谈定开放天空。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