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奇故事:“牛肉豆豉续良缘”的故事
牛肉豆豉续良缘
清康熙年间,因四川连年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官府便采取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措施,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批湖广老百姓迁入四川。
一日,在湖南与四川接壤的地方,从邵阳一路向西而行的一户李姓家族中,当家人李老先生终因体力不支又受了凉,开始有了腹泻、发热等症状。因没有郎中医治,两日后,茶饭不思的李老先生已经气若游丝。看样子,是再也不能经受路途奔波了,一大家子只好在原地支锅搭架。
夫人忧虑不已。就在她暗自垂泪的时候,忽然听到不远处有人急切地喊了几声“师母”,随即,便见一名中年男子向她疾奔而来。
这名中年男子叫毕守仁,他幼时的启蒙老师正是李老先生。他们已有多年未见,没想到这次竟在途中得以偶遇。
毕守仁得知先生的情况后,急忙從家里的行囊中取来一个圆鼓鼓的瓷坛,随后放在李老先生的枕边,又将瓷盖揭开。一股诱人的香味瞬间就从瓷坛中溢出,引得李家人一阵猜测:“这是豆豉……”“不对,是肉。”“不,还有一些香料的味道……”
许是闻着这浓郁的香味,原本昏迷的李老先生竟悠悠醒转,虚弱地说:“好香啊,我好饿……”
李夫人急忙端来小半碗热粥。毕守仁用勺子取了一些瓷坛中的豆豉倒入粥中,盛了一勺想喂李老先生。这时,李夫人担心地问:“守仁啊,他这几日水米未进,这些肉啊、豆豉啊什么的,吃了会不会让他更难受啊?”
这时,毕守仁眼神中闪过一丝忧伤,眼圈微红地苦笑道:“师母请放心,我毕家几十口人一路跋山涉水的,也全靠这牛肉豆豉才安然无恙。”
毕守仁说,他知道豆豉虽其貌不扬,却有着解散表邪、退热的药效。因而,当全家决定要入川后,他除了准备好路上所需的干粮之外,还炒制了美味的豆豉。谁知就在这时,妻子玉英却将全家所有的积蓄都拿去买回许多牛肉。她说长途跋涉,家人吃了牛肉,才有足够的体力来应对几千里路上的风风雨雨。
毕守仁一生勤俭,原本打算入川后,用那些积蓄在泸州做一些买卖,现在却被玉英的口腹之欲毁掉了自己的计划。他盛怒之下,一纸休书就将玉英赶出了家门。心灰意冷的玉英带着简单的包袱,愤然地随着那些移民向四川方向走去。
牛肉极其昂贵,毕守仁当然不会把它们扔掉,便将它们切成小颗粒,又和一些香料加入豆豉中精心炒制。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牛肉和豆豉组合在一起,竟有让人想不到的功效——毕氏一家几十口人,一路上虽然风餐露宿,却无一人患病。毕守仁这才明白玉英的苦心:牛肉不仅味美,还有补气血、健脾胃、强筋骨的功效。而牛肉和豆豉既是食材,又是药材,它们融合在一起,功效自然倍增。在饮食极不方便的长途跋涉中,把它们加工成便于携带的食物,是最恰当不过了……如今,毕守仁时常懊悔,痛恨自己当初的浅薄以及对玉英的无情。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