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代理皇帝一百天
顾鼎臣智救群臣
大明嘉靖三年的一个秋夜,北京城一片肃杀。
内阁大学士的书斋内,灯火通明。一位五十来岁、两鬓斑白的老人身着绯红的官袍,正襟危坐。
书案上放着一份众官员的集体上奏,后面密密麻麻地签着一百多个从一品大学士到七品官员的名字和官职。老人双眉紧锁,他知道,签署名字很容易,他“顾鼎臣”三个字也是刚劲有力的,可名字的背后将面临一场狂风暴雨,河山将为之变色,多少人将为之殒命,他不得不再三斟酌反复权衡。
当今圣上朱厚熜乃是少年天子,由于正德皇帝突然驾崩,没有留下子嗣,众大臣无奈中只能推选藩王朱厚熜来继承大统,年号嘉靖。嘉靖皇帝虽年少,但聪颖好学,还有孩子中少有的主见和成熟,特别在确定自己生父兴献王的名号时,和群臣发生了冲突。
嘉靖要以皇帝的名号追封自己的父亲,而群臣只同意给兴献王皇叔父的名号,但嘉靖极不愿意。在朝议的时候,少年天子和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众大臣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为此杨廷和愤然辞职,众大臣联名上奏,挽留杨廷和,逼嘉靖在名号的事情上让步,上奏言辞激烈,颇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气。
上奏送到了内阁大学士昆山状元顾鼎臣府上,顾鼎臣仔细掂量着这份奏折的分量。
天子一怒,血染朝堂。
顾鼎臣思虑良久,最终还是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官职。
群臣齐刷刷地跪在紫禁城的左顺门外,朝奏很快送达大内。
谕旨传下,众位大臣奏请之事以后再议,各回府邸。
左顺门的红墙外,黑压压一大片,大臣们跪在那里纹丝不动,沒有一个人起身,有人在哭先帝,呜呜咽咽,涕泪横流。
谕旨下了三次,还是没有一个人起身,大家都在凄厉地叫喊:留下杨大人,祖宗家法不能变。
龙颜震怒。
传旨的太监身后突然出现了一批锦衣卫,个个虎背熊腰,手拿廷杖,气势汹汹。
此时,跪在大臣前面的顾鼎臣知道事情不妙,众位大臣要受皮肉之苦了。他赶紧起身,对着传旨的太监大声高呼:“且慢!臣顾鼎臣,有要事需要当面奏请皇上。”
少年天子看着跪拜在地上的三朝老臣,胡须花白的顾鼎臣。
“卿家,有何事要奏?”
顾鼎臣不慌不忙地说:“臣的身世,陛下知道否?”
嘉靖瞪大眼睛,愣住了。他满脸通红,语气愤愤。
“现在什么时候,满朝文武都在左顺门外跟我干仗,你还有闲工夫聊你的身世。”
他差一点儿就喊,来人啊,把这个蠢人给我打出去。但嘉靖还是忍住了,来了一句,“好吧,你奏吧。”
顾鼎臣缓缓地,一字一句地启奏。
原来,顾鼎臣出生在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城(今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小商人家里,父亲顾恂五十七岁那年有了他,生母是个婢女,嫡母凶悍,顾鼎臣自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里,一直到成年才被两个哥哥接回家。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