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康熙不拘一格用人才
大水冲了“龙王庙”
康熙皇帝坐朝主政以来,把平定三藩之亂、治理黄河事务和从水路向京城运粮这三件大事刻在太和殿的柱子上,当平定三藩之乱大功告成后,治理黄河就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他知道张鹏翮是治水专家,于是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张鹏翮接受任务时,皇帝提出让他带门生赵明一起去,却被张鹏翮拒绝了。赵明家就住在黄河岸边,曾经参与过两次水患的治理,却都失败了。张鹏翮担心带着一个“败军之将”,会影响自己的决策。皇帝虽然不高兴,却觉得大局为重,便答应了张鹏翮。
黄河、淮河水患治理是个老大难工程,历朝历代皇帝都派大臣治理,但都没治理好,自己要完成这个任务,绝不能轻举妄动。所以,张鹏翮来到任上之后,没有急于动工,而是先调查研究,翻阅资料,实地察看,仔细勘测,掌握吃透黄河、淮河水患的所有情况,总结前人治理的经验教训,吸收前人治理的理论精华,然后才带领十万治河大军开工。哪里该逢弯取直,哪里该筑堤束水,整个工程井然有序,顺利进行。
然而,在治理过程中,一个老大难问题像拦路虎一样横亘在他的面前,让他前进不得。
因为黄河水中泥沙多,长年累月沉积淤泥,形成了一个个像龙王庙似的山包包,人们就形象地称之为“龙王庙”。
“龙王庙”使得河床升高,一遇涨水,洪水就漫过堤坝,泛滥成灾。所以除掉龙王庙是治好黄河水患的关键。
但怎样才能除掉龙王庙呢?若是按传统的人挑肩扛,就需要大量的劳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当时情况十分紧急,黄河、淮河的水患阻断了从水路向京城运粮的通道,京城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康熙皇帝很着急,一再下旨催张鹏翮加快治理速度。加上国库因连年战争产生了亏空,银两紧张,如何用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清除这些“龙王庙”?张鹏翮大伤脑筋,一时却想不出良策,于是,他只得集思广益,挂出重金悬赏的榜文,招贤纳士,清除“龙王庙”。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一个来应招的是个长得像铁塔一样黑壮的汉子,他说用铁臂运淤泥,可清除龙王庙,需要一百万两银子,只要一年时间。张鹏翮摇头说:“花钱太多,用时太长,不行。”
第二个来应招的是个技艺高超的木匠,他说用木牛运淤泥,只需八十万两银子八个月的时间就能完工。张鹏翮还是觉得不理想,没有答应。
两个能人应招失败,再也没有人敢应招了,张鹏翮只得提高赏金,继续加大力度招贤。
没过多久,还真的有一个人来揭榜应招。张鹏翮定睛一看,立刻把眼睛瞪得溜圆——来揭榜的这个人不是赵明吗!皇上当初让自己带着赵明,被自己一口拒绝,现在他却自个儿来应招,这是来跟自己对着干的吗?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