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故事:野狼谷(2)
脚夫
“哦嗬嗬嗬,啊哈哈哈。”笑声立刻连成一片。
“让他挑吧,送出山,一个袁大头。”排长满是笑意地说。
脚夫不再害怕,伸出手,张开了三个指头,嘴里依旧“啊啊啊”含混不清。他将手笼进衣袖,擦了擦鼻子,站着不动。
“跟他说,两个袁大头,不能再多了。”排长拍了拍矮个儿士兵,笑着说。
矮个儿士兵将一担箩筐搁到脚夫面前,端起枪,用枪管碰了碰箩筐后,枪口对准了脚夫。
脚夫一脸无奈,弯腰从地上捡起扁担绳子,将箩筐重新系好。他看了一眼箩筐边的山坡。山坡上,白雪覆盖着茅草,几棵低矮灌木的枝杈从雪中冒出来,他认得这是冬日映山红的枝条。山坡下,一丛丛一蓬蓬黑白相间的灌木挡住了往下的视线。远处,群峰连绵,沟谷纵横,在风雪中更显苍茫与朦胧。
这一带是脚夫的家乡。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他都十分熟悉。鸡鸣数省之地,水分江淮之处。他只要顺着山坡打一个滚,一瞬间就到了山下积雪覆盖的泥洼地上,往密林一钻,就是龙归大海、虎入深山。
等近看箩筐时,脚夫马上改变了回队的主意。布袋封得严严实实,仍有不少的颗粒露在袋子外的箩筐里,零零星星,晶莹透亮。箩筐里是上好的大米,这是根据地队伍急需的。
担子一上肩,脚夫感到担子直往下坠,沉沉的。
三个士兵将脚夫夹在中间前行。山路狭窄,他不敢多看箩筐。凭经验,他断定米袋中一定还有别的东西。从十二岁起,他就到处挑扁担,卖苦力,练就了有如透视眼一样的感觉。不管怎样的包饰,只要一上肩,担子里的东西,他就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脚夫的主意更坚定了。
灰蒙蒙的天空下,一片片一球球的雪花孤寂而又执着地落下。路边,没有落尽枯叶的树枝,在风中不停地摇晃。他想到了队长临别时向他挥着的那黑瘦的手掌。
主力红军走了,敌人对大别山地区连续进行疯狂报复。战士们几乎是天天行军,天天打仗。大别山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都留下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身影和殷红的鲜血,回响着荡气回肠的怒吼声。敌众我寡,根据地差不多丧失殆尽。队伍只得分散打游击。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日子。
缺枪,缺子弹,缺衣服,尤其缺粮食。队上已经断粮三个月了,吃野果,吃树皮,吃草根。眼看冬天大雪一结冰,吃树皮草根都难。
游击队打算打下山前的镇公所,偏偏敌人昨天又来了一个加强营。队上百来个人前去攻打,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打不能打,队伍又严重断粮,怎么办?现在这个机会真是天赐良机。如果搞到这副担子,队伍的给养就能解决一阵子。
问题是这三个人对他防范很严,一时半刻,没有任何机会。脚夫决定跟着走,见机行事。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