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传闻:狗吃馒头
天下第一家
从前,有个地方叫翠峰岙,那里居住着一户徐姓人家,家中人丁兴旺,五世同堂,老老小小共有二百多人。全家人都住在一起,相处得十分融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可谓天下第一家。
树大招风啊,原来,按照当地习俗,子女成家以后,都应和父母、兄弟分居,自立门户,而徐家却不分居,不分户,家家和睦,户户兴旺,于是有人就妒忌了,暗中传出谣言,说是这么多人还不分家,怕是在家中操练兵勇,准备造反呢……
很快,这谣言传到了三十多里外的绍兴城里,知府听到这个传言,吓得心惊肉跳,连忙派人前去打探。那差役探听回来后告诉知府,那里确实有一户徐姓大家庭,人丁有二百多,一起劳作,一起吃饭,但没有看到他家有什么异常动静,更不要说练兵什么了。
这知府听了,知道是百姓误传,但仍心有余悸。要知道,在他管辖的地方如果有人造反,不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不保,项上人头也要“咔嚓”,于是便又派了两个差役,赶到徐家,把户主传来问话。
徐家聽说知府大人派差役来拿人问话,全家便像是烧开了的锅,有惶惶不安的,有愤愤不平的,“我们安分守己正经过日子,不招灾也不惹祸,凭什么还要和我们过不去?”家中几个胆子大的,便要争着前去知府衙门辩白。
徐家最年长的是曾祖徐太公,他不慌不忙地对大家说:“你们不要急,像往常一样,该上山的上山,该下田的下田,这事我来应付。”这徐太公已有九十五高龄了,但精神矍铄,健步如飞,在家族里具有极高权威,全族人都很敬重他,他这么一说,众人全都应允了。
徐太公说完,便起身跟着那两个差役前去知府衙门,临走时,他把身边的一条跛足老狗也带着,一同上路,奇怪的是,这狗一走,他家那几十房儿孙们养的近百条狗也全都跟随着一同进城去了。一个老人和两个差役走在前面,后面跟着近百条狗,这场面有多么的奇特,这气势又有何等的壮观,真的是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所到之处,人们都出来看热闹,口中都啧啧称奇。
老人到了绍兴府,拜见了知府大人。这知府也是个知书达礼之人,见老人到来,也连忙以礼相见,他彬彬有礼地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赶了这么多路,一定是又饿又累,先下去吃了饭,休息一会儿再来叙谈吧!”
老人摇摇头,说:“大老爷,山里人走惯了,这点儿路算不得什么,还是请大老爷给我的那些狗吃点儿馒头吧!”知府忙问:“你有几条狗跟着来?”老人说:“回大老爷,一共九十九条,就给九十九个馒头吧。”
知府心中暗暗称奇,他吩咐下人去厨房拿了九十九个馒头,每条狗给一个,结果,分到最后还剩一个馒头,下人忙去回禀知府,说:“大人,还剩一个馒头,只有九十八条狗。”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